忍冬藤前千叶落,迎春花下万杯亲
(记者 陈童)白酒,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早已超出了原本的属性,是一种文化象征。窗外张灯结彩,鞭炮隆隆,屋内家人围坐桌前笑语欢声共享佳肴,席间长辈打开一瓶白酒那种独特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回荡在人们的记忆里。
说起廊坊本土白酒,迎春酒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情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廊坊迎春酒厂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
迎春酒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时廊坊有三家私人烧锅,天顺涌规模最大,其余两家分别为聚盛涌、庆生泉,这三家烧锅均采用传统手工工艺酿造,在接连不断的战火间隙,酿制白酒供百姓饮用。1948年廊坊解放,为满足百姓饮酒需求翌年9月中共安次县委将天顺涌、聚盛涌、庆升泉3家私人烧锅整合成立国营平津线廊坊镇汇泉涌酒厂,1973年根据廊坊气候特点在在贵州茅台酒工艺基础上创新研制的酱香型优质白酒——迎春酒沐浴春风,灿然绽放。此后,迎春酒凭借“酒色微黄、清澈透明、酱香突出、辅有焦香、醇厚柔和”的独特口感,在1979、1984、1989连夺三届国家优质酒,1984年9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称赞迎春酒为“北方小茅台”。
改革开放给迎春酒厂带来新的气息,”那时候刚从生产线上灌装完的白酒就被各糖酒公司派来驻厂的人员抢购一空,酒厂连仓库都用不上。”回忆起这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事酒厂的老员工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90年代,迎春酒厂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转变经营观念,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空置的仓库开始积满滞销白酒。最终1995年6月8日,企业难以为继、正式停产。1999年昊宇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注资2000万元改制重组为廊坊昊宇酿酒有限公司。在新的机遇面前迎春人转变思路,锐意创新,推出满足不同口味消费群体需求的“私人订制”业务,迎春酒还坚持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解决了迎春酒降度不降质的难题,这一系列举措让百年老厂焕发了青春。
如今,迎春酒厂已发展成为下辖120余个白酒品种,北方地区最大的酱香白酒生产基地,产品遍布东北、华北、西南等地。